GB19489-2008《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标准,它详细规定了不同生物安全防护级别实验室的设施、设备和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的详细解读:
### 一、标准适用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涉及生物因子操作的实验室,包括进行生物学、医学、兽医学、农业科学等学科研究的实验室,以及进行生物制品生产、诊断、教学等活动的实验室。
### 二、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定义了一系列与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的术语,如气溶胶、事故、气锁、生物因子、生物安全柜、缓冲间、定向气流、危险、危险识别、高效空气过滤器、事件、实验室、实验室生物安全等。这些术语的定义为理解和执行标准提供了基础。
### 三、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
1. **实验室应建立并维持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程序**:以持续进行危险识别、风险评估和实施必要的控制措施。当实验室活动涉及致病性生物因子时,应进行生物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应考虑生物因子的特性、实验室事故分析、实验室常规和非常规活动过程中的风险、设施设备等相关的风险、实验动物相关的风险、人员相关的风险、意外事件和事故带来的风险等因素。
2. **风险评估应由具有经验的专业人员进行**:并应记录风险评估过程,风险评估报告应注明评估时间、编审人员和所依据的法规、标准、研究报告、权威资料、数据等。
3. **应定期进行风险评估或对风险评估报告复审**:评估的周期应根据实验室活动和风险特征而确定。开展新的实验室活动或欲改变经评估过的实验室活动时,应事先或重新进行风险评估。
### 四、实验室设施和设备要求
1. **实验室围护结构**:实验室的围护结构应能承受送风机或排风机异常时导致的空气压力载荷。实验室防护区围护结构的气密性应达到在关闭受测房间所有通路并维持房间内的温度在设计范围上限的条件下,当房间内的空气压力上升到500Pa后,20分钟内自然衰减的气压小于250Pa。
2. **气流控制**:实验室应采用负压设计,结合生物安全柜和通风系统,形成多重防护屏障。实验室的换气次数直接影响空气洁净度,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通常要求每小时换气次数在12次以上。实验室各区域之间应保持稳定的压差梯度,通常相邻区域之间的压差需维持在5\~10Pa。生物安全柜和排风口的风速需精确控制,以确保操作区域的气流稳定性和安全性。
3. **高效空气过滤器**:实验室应配备高效空气过滤器,以滤除空气中的微粒和微生物。
4. **其他设备**:实验室还应配备电力供应系统、照明系统、自控与监视报警系统、通讯系统等设备,以满足实验室生物安全的要求。
### 五、实验室安全管理要求
1. **实验室人员培训**:实验室人员应接受生物安全培训,了解生物因子的特性、实验室操作规程、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等。
2. **个人防护装备**:实验室人员在进行生物因子操作时,应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防护服等。
3. **实验室清洁与消毒**:实验室应定期进行清洁与消毒,以确保实验室环境的洁净度。
4. **废弃物处理**:实验室废弃物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收集、储存、运输和处置。
5. **实验室门禁管理**:实验室应设置门禁系统,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实验室。
6. **应急预案**:实验室应制定应急预案,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生物安全事故。
### 六、特定防护水平实验室要求
对于更高防护水平的实验室(如BSL-4实验室),标准还规定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包括实验室的建造位置、门禁措施、辅助工作区设置、核心工作间设置等。
综上所述,GB19489-2008《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为涉及生物因子操作的实验室提供了全面的生物安全指导。实验室应严格按照标准要求执行,以确保实验室人员、来访人员、社区及环境的安全。